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董事长培训班教你如何选择企业高层管理者~

董事长培训班教你如何选择企业高层管理者~

2020-04-23

  最近跟一些老板交流,关于如何选拔高层,大家莫衷一是,似乎很难有一个量化统一的标准,均认为企业的基础不同,资源不同,外部竞争环境不同,发展阶段不同等,需要结合现状进行选拔。只有少部分管理相对成熟和规范的企业,才会有一套严格的理性选拔标准。说白了,很多企业是根据老板个人的用人习惯和眼光来选人、用人,尽管对此都非常慎重。

以下是由董事长培训班师资讲述内容,讲述董事长选择高层领导者的标准,同时作为企业高层领导者,应该具备那些品质和能力~

董事长培训班,企业高层管理

  一、能独当一面的意思是:

  “独当一面”比较容易理解,就是能顶起事,这也是提拔高层的必要条件。既然老板需要的是一个“帮手”,就在于被提拔者能否省心、省力、省时,能成事,还不惹事。

  △省心。琐碎事交给他后,基本就不用管了,包括一些突发事情的处理。他会处理得相对圆满,也能化解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。老板便能从琐事中脱身,不再无谓耗费自己的精力。

  △省力。难事交给他后,他在专业方面的能力甚至能超过老板,即使处理不了,也由他想办法,也就不用老板亲力亲为去绞尽脑汁想办法了。

  △省时。即使老板驾轻就熟的事情,也交由他们来打理,在这些常规事情上,老板就能利用节约出的时间,处理更重要的事情。

  △有结果导向。习惯用结果说话。

  当然,高层的岗位不同,在“独当一面”的选择上,也会有所侧重。

而常见的误区是:营销部门的领导职位往往任命那些“销冠”们担任,他们本来应该成为出色的教练,却被错用到管理上;技术领导的任命往往看技术水平,本来他的长项是研发,却背道而驰地走上不擅长的管理岗位;财务、采购和人资领导的任命则主要看与老板的亲疏程度,而非各自领域的统筹管理水平,因此,后者的岗位很少主动引进或提拔新人……

  由于一个企业高层的岗位毕竟屈指可数,因此老板在选拔用人上,自然就格外慎重。有些“红线”一旦碰到,就会永久的被“一票否决”。这些方面主要包括:

  △私心过重。遇事先考虑自己,时常把自身的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。

  △推卸责任。遇到事情能推不揽,遇到难事习惯“踢皮球”,遇到落实责任,则一味推卸。

  △不够诚信。信口开河,言行不一。尤其在利益方面,只要被发现撒谎,这个标签就一直留在老板眼里,再难重用。

  △不替老板分忧解难。遇到重要的大事,不能全力以赴,照样我行我素,导致大事被耽误,还推三阻四,寻找借口。

  △冥顽不化。一再告诫,还是旧疾不改。

  作为企业高层的理性选拔,究竟应该注重哪些方面?

  ▼首先,应该认同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,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长远,而价值观也包括了对人品的要求和“一票否决”的因素;

  ▼其次是格局与战略决策能力,其中包括价值导向能力,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;

  ▼再次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构思维能力,这能避免企业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的那种就事论事的重复“救火”;

  ▼之后是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学习能力,这会带来组织的创新和提升,其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他的专业能力;

  ▼接着是培养部属的能力,它决定了能否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并拥有持续的发展后劲。

  ▼最后才是责任心、性格、经验等其它因素。其实只要前面的这些条件具备了,后者也自然会具备。

高层管理选拔技巧

  二、用得顺手的潜台词是:

  △能听话,不计较。安排工作时,没有怨言,哪怕比较棘手,也能爽快地接受,而不是在那里斤斤计较地讲理由。在老板们眼里,做好做不好放到一边,态度先摆在那里。

  △有一定的默契。能理解自己的想法,有些事情,一个眼色过去,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,不用费半天劲解释。

  △用得习惯。不管是不是他的工作,感觉非常重要的事情,习惯性交给他来做,甚至包括处理工作外的一些私事。

  △吃得委屈。任何时候都能维护老板的权威,哪怕老板对他莫名其妙的发火,他也很少当面反驳,过后也无需老板惦记着去安慰。

  △跟老板对脾气。他们很多跟老板有共同的爱好,共同话题较多,走得也比较近。

  因此,有些老板的司机能当上副总,就不难理解了。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人的能力不行,而是说老板的用人习惯,与朝夕相处和情味相投有关,只要用得顺手,哪怕能力平庸,也照用不误。

  这种“武大郎开店”的用人方式,难以调动起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企业发展的规模多大,能走多远,完全靠老板的格局和战略眼光。这种用人方式必然会培养一批察言观色的“墙头草”,他们缺少主见,惟命是从。老板在“高执行力”的幌子下感觉“很爽”,但企业却像“温水中的青蛙”,等老板突然发觉到企业的问题时,往往已无力回天。

  有些老板美其名曰价值观一致。一个企业的价值观,固然与老板的个性等有关,但企业优良的价值观,往往来自于企业的使命和立业的宗旨,并非完全是老板的爱好和性格的映射。

  人无完人,难道老板的那些缺点,甚至与企业使命无关的优点,也都能变成企业文化吗?这显然经不起推敲。由于有些人过分夸大了企业文化和老板性格的关系,甚至把老板的性格等同于企业文化,从而让企业文化走入了一个误区。

  开启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,曾重用魏征。魏征一生向李世民进谏了二百多次,常常弄得唐太宗颜面尽失,有时甚至恨不得杀了魏征,但过后仍然对他尊重有加。

  曾子根据历代王朝的兴衰,总结出的用人之道是:用师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。

  “用师者王”,是指领导者胸怀若谷,尊贤者为师,从而成为一代帝王。这种例子比比皆是,如周武王尊姜太公为国师,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,燕昭王重用郭隗等等,都创造了一代帝业。哪怕看一下华为在流程再造时的敬畏做法,也能窥见端倪。

  “用友者霸”,是指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。例如,刘邦用萧何、韩信、张良,苻坚用王猛,刘备用诸葛亮等等,都是“用友”。“用友”也能成就一番霸业,譬如马云当初一起创业时的“十八罗汉”。

  “用徒者亡”,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、唯唯诺诺的部属,其结局必然走向失败。

  “用徒”让自己感到快乐,“用友”让自己受到约束,“用师”却让自己受到压抑。所以现实中喜欢“用徒”的领导者远远多于喜欢“用师”者。因此,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三、用得放心背后是:

  △能顾全大局。平时私心不明显,比较正能量,能维护企业的利益。

  △做事较靠谱。基本能说到做到,不轻易妄下断言,不传播小道消息。基本能做到“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”。

  △具有敬业精神。他们基本能保持早来晚走,能将企业的事情时刻放到心上。

  △具有责任心。交代的事情能认真对待,哪怕能力有限,至少用心。别看平时插科打诨,但真正面对任务的时候,能全力以赴。

  △处事圆融。情商比较高,做事较稳重。性格上不是特别倔强,做事有章法但不教条。问题即使处理不好,也不会惹出一堆乱子。

  △有中层管理的经历。即使业绩中庸不突出,但不会被别人指指点点,说出太多的问题。

  △长期追随自己。创业后期选拔的高管,起码追随自己五年以上,日久见人心,一是对其性格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,再就是可以保证长期都在“一条船”上。

  忠诚大于能力,放心大于业绩,这是目前老板普遍的做法。这就不难理解,中国的企业,为什么那么多都是家族企业,并且在关键岗位都安排家族人员。因为对家族人员放心、信任,能力倒在其次,甚至抱着“肉烂在锅里”的心理。

  再看那些一起创业的员工,企业发展起来后,基本上都是高层(股东除外)。这是不计得失的追随换来的结果,本无可厚非。不过不是每一个劳苦功高的追随者都适合做高层。当亲情超过了理性,信任取代了理智,就可能会给企业戴上沉重的“枷锁”。

  用得放心,是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忧患意识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一次次的失败,走一些弯路,变得缩手缩脚。这种不安全感导致很难放手用人,也很难充分授权,惧怕试错成本,因而企业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。当然,这种企业很难与时俱进,当互联网大潮或新技术到来时,最先倒下的就是这种企业。

  只有创始人回归创业初衷,才能在用人上走出当下过程的纠结,重新启用组织中的奋斗者,而非居功者。

  其实用人的背后是老板的格局,这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。作为企业的领航人,不仅要懂得企业如何取得成功,更需要知道企业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陷阱。有些跤跌不起,一旦跌倒就可能万劫不复,而只要能活下去,就仍会有发展的机会。

个人人生的成功,取决于三个要素,一命,二运,三本事。三者具备其二,便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。同样,作为企业家董事长,更应该在识人用人上边,多下功夫,古有刘备三顾茅庐,曾国藩谨慎识人用人,多次观察。

no cache
Processed in 4.128885 Second.